【健康报】湖南: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健康报 时间:2023-11-23
2022年,湖南省县域内就诊率达92.41%;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达88.79%,较2020年提升13.41%;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符合率达41.38%,较2020年提升12.92%;批复设置48家县域综合医院,验收通过27家,80个县纳入国家“千县工程”县域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县,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为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做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湖南省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多措并举提升县域就诊率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邵东县域经济比较活跃,流动人口多,受此影响,邵东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喜欢往省城跑。”湖南省邵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少峰坦言,县域就诊率不高曾是长期摆在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提升县域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县域就诊率,根据邵东市实际情况,邵东市人民医院“双管齐下”,向上联合与向下发力相结合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周少峰介绍,邵东市人民医院先后和11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或专科联合体,聘请了20多名在专科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来院坐诊、查房、手术、带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服务。与此同时,邵东市人民医院与7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下派技术骨干担任卫生院副院长,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
此外,邵东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4月启动了“人医通”活动,线上线下分别组建了网上联络员、健康宣教员、义诊小分队和帮扶专家队等“两员两队”队伍,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健康宣教、协调沟通网络。义诊小分队每月定期下乡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指导,促进上下转诊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目前,邵东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实现了整体提升。据了解,邵东市人民医院按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的整体部署先后建立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等“五大急救中心”,神经内科、肝胆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4个学科被评审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检验科、感染性疾病科等9个学科确定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邵东市人民医院已被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确认为三级综合医院,绝大部分急症、危重症患者现在均能在我院救治,县域就诊率提高了10%。”周少峰说。
全方位改善县域群众就医体验
“医生给我开了处方,我直接就能扫码缴费,不用再去窗口排队了,真是方便了不少!”一名在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如是说。
为了切实改善县域群众就医体验,让患者少跑腿,攸县人民医院按照湖南省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六有四少”十项举措要求,优化就医流程,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实行诊间扫码支付缴费及出入院“一站式”结算;搬迁并标准化建设产科门诊,实现从产前检查直到产后盆底康复等“一条龙”服务;创新开展“5+X”议价(主管领导、纪委、监察、采购、财务、使用科室及其他相关部门)议价,持续压缩成本支出,并直接让利于患者,医院上半年绩效考核监测指标处于全省县级医院前列。
“服务好不好,患者说了算!”攸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锋良告诉记者,医院以卓越服务示范医院创建为抓手,开展“思想大整顿、环境大整理、行为大整改、形象大整治、考核大评价”五大行动,强化了患者满意度调查、慢病管理、出院患者随访等工作,落实“首诉责任制”,做到“逢诉必调查、逢诉必处罚、逢诉必通报”,每月投诉下降至最少时3条,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刘锋良深知,只有诊疗技术过硬才能解决患者就医难题,真正让群众满意。攸县人民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其中卒中中心通过认证纳入“湖南卒中急救地图”,胸痛中心是湖南首家县域基层版胸痛中心,每年介入手术量达3300余台次,心内科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科室。医院整合资源成立介入医学中心,推动心血管、外周血管、神经和肿瘤等的大力发展;深化与省市高水平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医院学科能力水平,建成骨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等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代谢科等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建;推动县域基层医共体建设,接管乡镇中心卫生院的“120”急救中心,畅通全县急诊急救生命通道。
打造高水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邵东市人民医院和攸县人民医院是湖南省构建优质高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缩影。据悉,2020年以来,湖南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13亿元用于专科能力建设,其中省级财政每年投入6800万元,开展县级医院能力建设。2021年湖南省新增96个县级省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新增31个县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和363个县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点专科群,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将持续实施“强边”“强基”“强链”计划。“强边”计划重点支持湘赣边界等省际边界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2023年,湖南省投入4500万元启动15个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省际边界地区医疗服务高地。“强基”计划持续推进5G智慧化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投入5600万元建设资金重点支持40个国家级脱贫县建设急诊急救体系,同步启动省市县一体化的急救大平台建设,实现急救城乡一体化、院前院内一体化。“强链”计划则是在深入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大型三甲公立医院与县级医院专科共建的模式,提升县级医院专科能力,2023年,省级财政投入6800万元支持县级专科能力建设,遴选34个县开展专科共建,从而提升县级医院能力,推进全省医疗服务同质化。
“下一步,湖南省将以医联体建设为纽带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创新县域医共体发展模式,完善远程诊疗网络,发挥专科联盟专业优势。”该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区域分开、城乡分开、上下分开、急慢分开”的要求,持续推广“县治、乡管、村访”模式,打造“防、治、康、管”连续性医疗服务链条。湖南省将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50%以上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