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公卫服务“最后一公里”
时间: 2016-04-06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健康快车”下基层见闻
本报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刘海慧 姜德华
“没想到,政府会把免费体检车开到家门口。”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乡卫生院门口,90岁的李云湘在护士搀扶下做完了体检。
今年9月,娄星区启动“健康快车”下基层免费健康体检活动,购置两台价值400多万元的“健康快车”,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0~6岁留守儿童、15岁~64岁的妇女(包括对所有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特殊人群(包括五保户、优抚对象、重大疾病管理对象等)做健康体检,并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该区卫生局党组副书记易军波说,“健康快车”开进村,就是希望为解决边远地区弱势群体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找到答案。
“健康快车”开进山村
记者跟随“健康快车”来到小碧乡栗冲村。医生介绍,车上有心电图仪、B超、X线机等设备,还配备了免费药物。
娄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刘亮正忙着检修B超机:“人多,使用频率高,机器罢工了。”一个上午,刘亮已为142人做了检查。“在医院,半天一般检查五六十人次,这里的工作量差不多是医院的3倍,到下午两三点才有空吃饭。”他的同事、门诊注射室护士曹珊平和队友早上7时~9时为140人抽了血。曹珊平已经连续下乡20多天。
“这样大规模的体检,在乡里还是头一回。”小碧乡党委书记谢旺告诉记者,该乡有2000多位老人,其中,10%~12%没去过大医院,有些人从没做过体检;还有300多名6岁内留守儿童。
“你子宫里长了个小瘤子,现在发现得早,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在洪山村,外科医生李国胜给贺女士做B超时,发现她子宫内有可疑物。“这是‘健康快车’下基层的好处,没病的可以更健康,小病不拖成大病,村民也不会因病返贫。”李国胜说。
娄星区计划用一年时间,将“健康快车”开进全区141个行政村、53个居委会,为每位受检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干预策略。活动目前已为近万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给基层公卫“补补虚”
小碧乡卫生院院长石益介绍,该卫生院服务辐射人数近2万,但只能做量血压、抽血、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健康快车”让他很兴奋,“体检结果和建议会反馈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体检对象,我们对村民健康状况有更科学、深入的了解,对农村公卫工作很有帮助”。
易军波介绍,体检后,医院会对有病的群众定期回访。体检表移交给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录入电子健康档案保存。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分析汇总,为患病人群制订疾病干预工作方案,提出防治建议与对策。区卫生局制定疾病防治的健康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
“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单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力量太单薄。‘健康快车’下基层就是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们每年还有100多万元用于救治贫困患者。”娄星区副区长李力说,该活动已纳入各乡镇年度绩效考核范畴。该区人民医院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参与重大、疑难疾病的检查与确诊。
环环相扣让惠民行动落地
“要体检了!”在小碧乡,乡组联动进行宣传,挂标语、开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全乡6000多户农户的短信平台,通知到人。
为确定体检人数,村干部和体检技术人员提前两天,一家一家走访,发放《健康体检摸底登记表》,同时打电话通知在外务工者。万乐村很多进城务工的妇女接到通知后,专程请假回来参加检查。“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很多是家人带着来体检,儿女不在家的,村干部和蹲点干部就到村里接。我们还会统计村民的常用药品,以便‘健康快车’带进来。”石益说。
“5个村干部,248户人家,分10个组,每人走两组,把登记表送到家,为村民填好信息,编好检查顺序。”栗冲村村支部书记黄立财说,“信息录入电脑,村民来检查时,一刷身份证,电脑就能显示个人信息。没有证件也可以现场拍照登记,完善个人健康档案。”
石塘村村干部在核对体检名单时,发现李女士没有到,立即派人把正在打麻将的她“请”来。全村300多名体检对象无一遗漏。
“村民健康意识不强,以前有些假义诊让大家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免费午餐’。”谢旺说,“这次我们拿着盖了章的政府文件,一家一家去说明。”
“健康快车”将持续加油
“能免费做体检真好,希望每年都有。”58岁的村民陈雪清笑道。
“每年一次恐怕很难。”谢旺说,娄星区受检人数约6.5万,全部差不多要一年。参加体检的二三十名医务人员都是医院骨干,医疗资源、财政、人力的压力都不小。老年人行动不便,每个村都需要8名~10名志愿者。
“交通、组织、资金、技术人员承受能力等,都是‘难啃的骨头’。”易军波说,目前体检工作人员以区人民医院为主,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明年,该区将分批培训技术人员,3年为一周期,第一年以“健康快车”体检为基础,后两年由卫生院、卫生室进行健康管理,第四年做体检复查,并请三甲医院专家进行病种分析和康复分析。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