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医疗是有温度的

  时间: 2016-04-06

今年五月底,郎景和院士应邀来到湖南,参加妇科热点难点高峰论坛讲学。我有幸主持他的演讲,之后郎院士赠送我一本亲笔签名书:《一个医生的人文》。

这本书的出版背景,源于2011年11月郎景和接受中国工程院院院士遴选的终审答辩时,做完15分钟报告和提问后,军事医学院老院长秦伯益院士发问,秦院士除了对郎景和在医学上的成就表示赞赏外,希望他能在医学人文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当时,郎院士感动之余表示,自己正想出一本这方面的书。就是这份郑重承诺,让这本闪耀智慧和人性光芒的书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

《一个医生的人文》中提到:医学或医疗的本质是人学或仁学,要体现它的美德和价值,需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即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要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与意愿;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熟知有关法令、政策规定等。

“达国法”即恪守职责,廉洁行医,是做医生的基准和底线,也应是所有医生都该遵循的准则。但是,“近人情”却是有很大一部分医生没有意识到的,就如6月12日我院“三严三实”的动员会议上,方超英书记提到的“医生的冷漠”。一个医生在看门诊时,从头至尾面无表情,以至于病人害怕在急诊住院时会遇上他(她),而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可能有委屈,说门诊量大,病人多,我没有办法对每个人笑。

其实,这是曲解了。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医生的职业要体现人道、善良、关切与爱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温和的话、一个笑脸能给人带来很多温暖,尤其是那些正遭受疾病困扰需要帮助的人。医生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及各种家庭、社会背景的人,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毛病或故障的机器。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曾说,“医生的真正教师是病人”,脱离开病人不可能成为好医生。林巧稚大夫在做郎景和的老师时,经常告诫学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

正如郎院士所说,医疗是有温度的!

曾多年蝉联美国医院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梅奥诊所,如果一位病人的生命即将逝去却没有牧师在场,护士就会一只手握着病人的手,另一只手握着病人家属的手,默默为他们祷告。梅奥诊所的医护人员甚至会去参加病人的家庭会议或是去安慰即将失去亲人的家属,不会有人觉得这些毫无意义。多年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全球慕名而来的病患,更招徕了最优秀的医务人员。梅奥诊所成功了,因为它坚持始终追求的是技术和服务,以及非营利给予诚挚和独特的关注,以人为本,善解人意。

近百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医学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无疑推动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但突出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唯技术至上、人道主义缺乏,医生心智的板结、医患矛盾,以及卫生经济诸多问题。其症结于何?其出路在哪?这些都涉及医学的本源和医疗的使命,都涉及如何认识和理解医学、医疗和医生。在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中,医生和研究者的学识、经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理念更为重要。所谓“才、智、德”三足鼎立,而以德为主柱。

郎院士强调医生要才、智、德兼具,要体察、尊重、理解病人的伤痛、意愿和要求。他常对学生说:治疗,并不只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心理与身体生理的完整;关心病人,也不意味着我们只注重疾病本身,更应该考虑病人的体验和意愿。将人文关怀和对科学的热爱与尊重相结合,是郎景和院士一直以来秉承的行医原则,也将是我们做好一名医生的准则。

谨以此文献给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首届医师节。 (周绍明)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医疗是有温度的

1076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