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湖南全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强调,今年是实现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要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源头和母体,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萧伯纳说:“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中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和准确的判断力,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为中小学生系统梳理红色文化内涵,促使青少年尊重并认同红色文化的光辉历史,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省是革命摇篮,红色底蕴深厚、红色遗迹丰富,为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全省各地有必要、有能力、有条件将本地的红色文化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去,增加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红色文化教育重创新。如果红色文化教育按照传统方式开展,势必会陷入空洞陈旧说教的“泥坑”让学生反感。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红色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通过组织红色文化基地游学等方式,使学生在实地参观中更加直观、真实、生动地感受革命 历史与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并领会红色文化精神,以增进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真正让地方优秀红色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红色文化教育重传承。老师是学生的教育者,也是学生“三观”的直接塑造者,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中,让教师真正成为本地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革命英雄的事迹,使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启迪学生将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同时,将本地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各地中小学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聘请当地有关专家成立本地红色文化教材编制小组,收录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内容,编纂地方红色文化教材,与语文、道德法治、科技常识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红色文化教育重引导。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不是英雄人物和光辉楷模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中小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应注重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家庭、班级中承担责任,初步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让他们在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生活中,懂得将红色文化与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精神指导和激励自己前进,自觉践行红色文化精神。(文/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