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溺水事故频发,这些救命知识请熟知
湖南省结防所 时间: 2020-08-17
仲夏时节,天气一天热过一天,游泳成了很多人消暑降温的良方。专业游泳场所相对安全系数较高,但有些人却避开正规场所选择野泳,尤其是在农村,因为条件的限制,野泳的现象普遍存在。殊不知,在没有安保人员、水况不明的情况下,野泳极易造成溺亡事故。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最新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而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
野泳易造成溺亡事故
由于野泳场所多在河道、水库,这些水域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救生员,野泳的人有时会因对地形、水下情况不熟悉,天气突变,在水下体力不济等原因发生呛水、抽筋,而一旦在水底抽筋、呛水后,很容易出事故。
5月2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2号预警,要求盯紧盯细,努力减少学生溺水事故发生,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举一反三,多措并举,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尽管每年,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会在暑假前告知学生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不要随意下水嬉戏等,但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且许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老人很难对孩子进行有力的监管。
溺水了怎么办?
今年夏季以来,全国已经发生多起游泳溺亡事件,希望广大市民家长及孩子吸取教训,不要轻易下河野泳!
那么,万一溺水了怎么办?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ICU主治医师赵医生介绍,溺水是大量的水液被吸入肺内,从而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发生溺水以后,患者会出现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患者可因大量喝水出现上腹部膨隆,绝大多数的患者也会出现四肢发凉,意识丧失,严重的可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赵医生提醒,游泳时如果遇到腿抽筋,要用手抓住脚尖,屈起膝盖把小腿向后扯,在水里憋一会气,把小腿使劲绷直,可以减轻抽筋的症状。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千万不能面对面去救他,要从侧方或者后方靠近,这样才不会被溺水者抱住。如果被抱住了,救人者就往下沉,水淹过溺水者的鼻子,他感到慌张就会松手了。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赵医生表示,溺水后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恢复有效呼吸循环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有效方法。
溺水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倒水过程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分钟。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5cm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100~12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4、现场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看周围是否有其他人员,请他人协助拨打120急救电话。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