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弘扬中医药国粹——传统技艺,薪火传承

省中医高专附一医院  时间:2020-04-03

  省中医高专附一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承载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弘扬中医药事业的伟大使命。

  鉴于医院上期展示的传统手工鹿茸切片引起了群众的极大反响,激起了大家对中药文化的广泛兴趣,应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中药传统手工切制活动在门诊大厅再一次如期举行,以刘灿辉主任为主导,医院药学部主办,此次活动由加工组经验丰富的易正雄老师和廖光晓老师展示手工切制根类药材——白芷。

  易正雄老师出生中药世家,祖父曾开办中药材批发市场,父亲是该院建院创始人之一,长期在药剂科工作,中药炮制三代传承,他从小就与中医药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通过子承父业、口口相传,18岁就踏上了追求中医药事业发展之路,其中,“精益求精,匠心炮制”是易老师始终坚持恪守的家训。到目前为止,易老师从事中医药事业已经有40多个年头,在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中药鉴定等实践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参与了由省卫生厅举办的《中药学习班》和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传统加工炮制与制剂学习班》等专业培训,进一步扩充了知识储存,提升了专业技能,成为了科室的技术骨干,是令人敬佩的中医药传统技术传承者。

  廖光晓老师的父亲也是该院建院创始人之一,一直坚守在药剂岗位,廖老师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和中医药文化熏陶,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承父辈,延续至今。目前,廖老师从事中医药事业有40余年了,在药材真伪的鉴别、正次的挑选以及炮制加工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妙招,尤其擅长各类药材的洗润切制,在传统技艺的薪火传承中,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他的日常工作当中,传承中医药文化,成为了他毕生的信念。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炎,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等病症。

  易老师介绍,这次切制的药材是产自四川的川白芷。在切制之前,将川白芷大小分档,再经过一定的水处理,即先泡,后润,让药材充分软化。药材切制的整齐美观与否主要取决于浸润是否恰当,故有“三分刀工,七分润工”之说,药材质地柔软适中,能减少切制过程中出现药材破碎现象,避免出现“败片”。并且,软化药材需要遵循“少泡多润”的原则,既要使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促使其软化,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尽量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特别是辛香类药材,比如这次切制的白芷,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更需要注意。易老师现场讲解,药材泡与润的时间需要根据季节气候而定,比如这次的川白芷,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一般在水中泡上3~4小时,气温高的夏秋季一般泡2~3小时,随后将药材取出,盖上湿毛巾,根据药材的软化程度再润2~3天,才能切制。

  两位老师技艺娴熟,刀工精湛。他们端坐在台后,神情专注,动作快速精准。粗大的白芷在他们手起刀落间,瞬间变成许多的薄片,每片厚薄均匀、圆整美观。信赖中医药的患友眼睛随着老师们手中的刀来回游走,“吸睛”的技艺令他们称赞。

  看到两位老师炉火纯青的技艺,观摩者们兴致高昂、跃跃欲试,老师们也呼吁有兴趣者加入其中,从动手实践中窥见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指导下,他们也开始慢慢了解饮片手工切制的基本要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动作,从坐姿、握刀的姿势、药品的摆放到力度的把控等都大有讲究,宝剑锋从磨砺出,得心应手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习得,传统中药技术的精髓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积淀才能领略,每一片薄片都凝聚着老师们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和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忠贞坚守与信念!

  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伴随着时代的演变,大型机械开始取代传统手工技术,中药传统手工切制技艺也日渐衰微,然而,传统手工切制技艺潜隐于每一片中药薄片上的温情与灵魂,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加工中被感受到的;许多的加工处理,机械无法做到,一人一方,一药一方,工序繁杂,传统的技艺却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放异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荣耀,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先辈们几千年来凝结的智慧结晶。传统技艺,薪火传承,我们要在继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让中医药国粹,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弘扬中医药国粹——传统技艺,薪火传承

1187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