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永州市脑科医院(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直击精神病患者的疗愈对话

永州市卫生健康委  时间:2025-04-22

在永州市脑科医院(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活动室内,25岁的抑郁症患者小林(化名)正用彩笔在画布上涂抹大块蓝色。主治医师张医生半蹲在她身旁,轻声问道:“这片海是不是让你想起上次说的童年旅行?”小林笔尖一顿,眼泪突然滚落——这是她入院三个月来首次对外界做出情绪反应。这一幕发生在该院“听见你的声音”活动中,作者得以近距离观察精神科医患沟通的“破冰密码”。

解码“异常”背后的逻辑

“很多患者并非拒绝交流,而是被困在独特的认知体系里。”医院党委书记展示着特殊沟通工具:印有表情符号的卡片、沙盘模型、甚至一套特制围棋,“有位妄想症患者通过摆棋局,逐渐向我们透露了他的被害恐惧。”

医护团队开展的“听见你的声音”活动,已收录2000余例对话案例,大部分患者在建立信任关系后,会主动提及未被察觉的创伤记忆。护士长的手机里存着几十段患者录制的语音日记,其中一段反复说着“冰箱在吃我的药”,最终引导医生发现了该患者因药物代谢异常产生的幻觉。

被折叠的人生叙事

在女性病区的团体治疗中,记者见证了震撼的“故事接龙”。曾缄默半年的李女士(化名)突然开口:“后来那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其他患者自然地续写起这个隐喻明显的故事。心理治疗医生解释:“这些看似破碎的叙述里,藏着被疾病重构的人生真相。”

医院开展的“听见你的声音”活动引发热议。患者刘先生的妻子在了解情况后含泪说:“原来他总说‘天花板在流血’,是在表达对父亲手术失败的恐惧。”

数据背后的沟通革命

但挑战依然存在:约30%的家属仍坚持“吃药就行,聊天没用”的观念。为此,医院开通了医患沟通微信视频和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微信视频(已做隐私处理),基本上做到了全院所有患者全覆盖,大多数患者家属表示“原来他们内心这么丰富”的感慨。

笔者在走廊遇见正带患者做园艺的医护团队。泥土中绽放的花朵,49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周(化名)突然说:“这花像我女儿作文里写的春天。”主治医生掏出随身记录本——又一段通往心灵真相的对话,正在发生。

永州市脑科医院(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直击精神病患者的疗愈对话

3365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