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株洲县精心打造“12345”健康扶贫工程

株洲市卫生计生委  时间: 2017-06-23

株洲县将健康扶贫工程作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株洲县精准施策,提出“12345”医疗扶贫模式,即“一站式”绿色通道、两个“医共体”联盟、“三个零”政策、构筑“四道防线”、实现五个全覆盖,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精准服务,开辟“一站式”绿色通道。在县内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为贫困群众提供优先入院、优先诊疗、优先转诊等高效便捷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凭户口本、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以及贫困户信息卡可享受免费挂号、咨询、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建立绿色通道,设立专线电话,实行24小时连续服务。

  二、精准对接,建立两个“医共体”联盟。今年6月12日,株洲县召开了全县“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组建县人民医院与龙船镇卫生院、县中医院与朱亭镇中心卫生院2个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内,实行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在人、财、物方面的全面融合,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县级医院委派,县级医院派驻医师到卫生院进行定期的医疗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搬”到基层,帮助乡镇卫生院培养医疗专业技术骨干,有效地提高乡镇卫生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普通急诊的医疗救治能力,为贫困群众就医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共体”内的签约贫困户享有转诊免挂号费、优先安排床位、优先安排检查、必要时联系市级转诊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医共体”内的医院会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确保病人精准施救,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

  三、精准施策,推行“三个零”政策。2016年元月1日起,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县内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从2017年4月起,“三个零”政策在县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贫困户凭户口本、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以及贫困户信息卡即可入院,免交住院押金,并实行零起付线,出院时个人自付部分由乡镇卫生院减免。同时,为贫困户“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做好一次健康体检、发放一张健康扶贫联系卡、签好一份医疗服务合约”。截至2016年底,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接诊贫困人口住院2087人次,减免总费用为266.21万元。通过“三个零”政策的实施,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得到了有效保障,确保了贫困户病有所医。

  四、精准保障,构筑“四道防线”。建立新农合医疗补偿、民政残联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政府兜底保障等互补机制,形成保障合力,提高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水平。一是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免缴个人参合费,通过财政扶贫攻坚资金全额进行补贴;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新农合在县级及以上住院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降低50%;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以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二是加大民政残联医疗救助力度。降低建档立卡扶贫户医疗救助住院起付线,按自付费用的50%进行救助,年度最高限额5000元;对患有恶性肿痛、肝移植、肾移植、重症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尿毒症透析等6种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自付部分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最高限额为8000元,0-14周岁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年最高限额为10000元;降低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门诊医疗救助起付线至2000元,按自付费用的30%给予救助,年度最高限额提高至3000元;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患有精神疾病凭残联申请办理的服药卡,到定点医疗机构免费领取450元药品。三是实行扶贫“特惠保”。6月15日,株洲县与两家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县财政投入200万元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员统一购买“扶贫特惠保”,提高“扶贫特惠保”投保标准,由60元/人提高到200元/人,保费由县财政承担90%,扶贫工作队等社会组织捐赠10%,涵盖一年期自然灾害保障、意外伤害保障、县内就医补偿、县外大病医疗补偿等。全县1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外就医自付费用也能报销80%,进一步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为贫困家庭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四是政府兜底减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内各医疗机构住院时,凭农合补偿所需相关资料入院后实行“三个零”政策,对其实际支出、符合当地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除去基本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和任何第三方(包括民政和残联救助)已经补偿或者给付部分,剩余自付部分由医疗机构对其进行兜底减免,实行“一站式”结算。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白内障患者,由县人民医院免费实施手术。

  五、精准管理,实现“五个全覆盖”。一是分类救治全覆盖。对不可逆转病人,由各镇卫生院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形成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慢性病人由各镇卫生院制定治疗方案,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免费住院治疗、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及转诊服务;可一次性救治的病人由市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实行分批救治,在去年对60名贫困患者成功实行一次性救治的基础上,今年力争对100名因病致贫人员实施一次性救治。二是签约服务全覆盖。全面启动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1名县级医院派驻执业医师、1名卫生院全科医生或执业医师、1名护士、1名公卫管理人员组成,组织家庭医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一对一”的家庭医生联系,发放《健康扶贫工作手册》和健康扶贫联系卡,明确镇、村两级医生为贫困户健康管理责任人,对贫困人群开展免费健康教育、健康访视、健康巡诊工作,对于确诊患有慢性病、大病的贫困户家庭人员,明确专人进行医疗随访或康复指导,并教会贫困群众开展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方法,为贫困户家庭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严格实行镇、村医生指导用药机制,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用药安全。三是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投资3.5亿元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县级人民医院,投资5000万元改扩建10所卫生院,实现3所卫生院整体搬迁。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村卫生室168家,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撤乡并镇、合村后,调整设置8所建制镇卫生院、4所非建制镇卫生院,新设置1所中心卫生院,12个贫困村都有村卫生室,构建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大疾病县外治疗”的医卫服务目标。四是巡回义诊全覆盖。统筹全县医疗资源开展健康巡诊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能力,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先后2次组织县级医疗专家组、协同市级医疗专家组为12个省级贫困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每次活动均在15天以上。巡回义诊活动采取集中诊治和入户诊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统一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诊治,为现场群众测量血压、听诊心肺等,对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初步筛查,为4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将体检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确诊患有慢性病、大病的贫困户家庭人员,明确专人进行医疗随访或康复指导,教会他们开展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方法。医疗专家组为基层群众诊查25182人次,为贫困人员检查11805人次。五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按照“县领导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原则,11名县委常委,以及人大主任、政协主席联系贫困村,37名县级领导包镇联点,99个企事业单位包村,2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包户,做到村村都有帮扶责任单位、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人员通过每月定期的上门走访,发放健康扶贫政策资料,及时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联系医疗机构,为贫困户就医提供帮助。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株洲县精心打造“12345”健康扶贫工程

1077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