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551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10-31 16:41

湘卫20252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551号提案的答复

李文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旅游景区医疗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完善的医疗急救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探索‘5G+旅游医疗急救’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急诊急救体系建设,从体系构建、人员培训、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与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湘卫医发〔202137,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以市州为中心的省、市、县、乡四级“合纵连横”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依托省人民医院建设互联网5G+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平台,逐步推动各级120急救中心与急救车辆之间、院前与院内信息之间互联互通、实时传输,实现调度指挥“一盘棋”;设置院前急救日常转运、危重症转运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转运三级架构,利用5G智慧移动ICU救护车,实现“上车即入院”,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对伤员病情信息实时共享、专家实时会诊,实现急救处置“一条链”;开发适用于手机、智能手环、AED终端等设备的“一键呼救”系统,实现应急呼叫“一个键”。截至20254月,7个市55个县市区已与省平台对接;13个市州、86个县市区成立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张家界市正在建设中);各市、县市区均已统一120号码呼叫服务,按照1030原则”(即救护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达到急救现场)设置120急救分站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

二、关于“多渠道加大医疗急救投入”的建议

一是强化AED配置。2023年,我委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长沙市公共场所AED配置,助力长沙打造“急救城市”。全省各地通过采取“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全省公共场所AED安装数量从2020年的不足100台,达到目前的5973长沙、张家界、韶山等热门旅游城市已基本实现景区、交通枢纽、文旅场馆等重点公共场所AED配备全覆盖。二是加强核心景区医疗急救能力。2025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韶山加强医疗应急能力建设。20244月,张家界武陵源区为核心景区9120急救车统一采购配置25种紧缺性急救药品,并为景区旅游医生购置了14个医疗急救背包,有效提升景区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三、关于“探索完善旅游景区医疗急救机制”以及“全面普及救护知识与技能,培养非专业救护员”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持续开展现场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着力构建专业救援与公众自救互救相结合的急救体系。一是加强培训体系建设。依托省人民医院成立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指导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二是推进第一目击者行动。组织培训基地定期开展面向公安干警、综治队员、保安员、导游、景区工作人员等社会重点人群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不断建强非专业救护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建立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409家,培训第一目击者骨干导师8067人、合格第一目击者69万余人。三是加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培训。“十四五”期间,实施紧缺人才(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培养项目,累计培训院前急救医务人员500人,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

四、关于“推广完善‘旅游医生’模式”的建议

为加强景区医疗急救能力,根据属地政府要求,我省部分景区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进驻景区医疗站点开展服务。韶山市在核心景区、红色研学基地设置医务室,由韶山市人民医院或韶山乡中心卫生院派医务人员驻点负责。张家界市以武陵源景区、天门山景区为主阵地,由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牵头组建“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逐步形成“定点医疗+流动医疗+随机医疗”“一站多点、一点多路、一呼多应”和一张“旅游健康地图”的“331”应急救助模式。同时,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在辖区景点救护站的基础上,增派4辆“移动救护巡诊车”,以“移动救护”的形式,在天子山、杨家界索道上站、水绕四门、紫草潭4个游客密集区进行移动巡诊,构建15分钟应急救护圈,织牢织紧景区应急救护网

五、关于“明确管理主体”的建议

关于“将景区医疗救护站工作人员纳入卫健系统统一管理,提供均等的职称晋升通道和进修培训机会”的建议,如景区医疗救护站工作人员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派驻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报考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职称。

关于“将旅游景区医疗急救点作为市级及区县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晋升职称的基层挂职和支援点”的建议,根据《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湘卫人发〔20244号)要求,下基层服务范围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或对口帮扶基层单位,且每次下基层服务时间连续服务不少于6个月。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5G智慧化急救体系建设,指导市、县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与省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对接,加快推动5G救护车信息与院内急诊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继续推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积极开展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进景区”活动,大力普及和推广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打造专业与非专业救护、公众自救互救相结合的急救体系。指导各地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开展景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景区医疗急救能力。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强景区医疗急救设备配备为推进我省旅游景区医疗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支持更好地保障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感谢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565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551号提案的答复

3383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