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064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0-12-25 17:13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064号提案的答复

医疗界别委员、彭道泉委员:

感谢你们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公众现场救护与基层医疗急救水平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结合相关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加大基层急诊医疗投入,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在各种突发紧急情况下,有效实施紧急医学救援,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应急管理、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省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在国内首倡三个“1”理念(即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是挽救生命,控制病情恶化、减轻伤残和痛苦,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首要环节),并率先发起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2018110日,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在省人民医院举行,全面开启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局面。

该项行动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良好成效。目前,已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志愿者等300多人加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由省人民医院编写出版《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入选科技部“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并纳入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选修课程;通过设立“急救培训小屋”,开展急救知识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农村“五进活动”等,累计组织了180余场现场急救培训普及活动,培训“第一目击者”3万余人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下一步,我委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积极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快推进公共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努力构建医疗救护与公众现场救护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急救体系。

一、关于加大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

目前,我委正在制定《湖南省公众自救互救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草案)》,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由省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从政策上全力支持。我委也将结合深化医改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大型综合医院的专业指导和骨干培训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快形成。二是加快建立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和培训网络。在市、县两级开展民众急救知识培训示范医院,并利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创建社区服务网站、现场救护网上虚拟体验区、自助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一键呼救”手机App等,建立高效的急救科普大数据平台,让更多人参与现场救护体验和培训。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壮大和完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广泛吸纳社会志愿者,深入开展现场急救知识“五进活动”,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加快立法普法,完善法律保障。2019年上半年,我委和省红十字会组建了工作专班,先后在长沙、衡阳、怀化、益阳、娄底五市展开立法调研,形成了《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20204月,我委向省政府办公厅等30个省直单位、14个市州的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医疗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征集意见建议188条。4月底,我委致函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了解相关立法执法情况并征求建议。513日,我委分别召开法律专家和医疗卫生专家座谈会,征求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 2020730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并将于2020111日正式施行。《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的正式出台,将现场救护上升到法制层面来推动和规范,为开展现场急救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委积极争取省委宣传部及各级各类媒体支持,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结合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日常急救技能等,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普及。《大众卫生报》、《中医药导报》等刊物也定期刊出急救、避险等相关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和板报等进行健康教育,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贴近群众生活、增强时代性、可读性、注重科学性,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我省各相关媒体也先后推出了《医生手把手教心肺复苏 寻找最美“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200分钟 心跳呼吸骤停男子终于活过来了》等系列报道。省人民医院创作了急救歌曲《“救”在身边》,歌词融入心肺复苏的相关操作要领,伴以与心脏按压频率一致的音乐节奏,穿插时尚动感的说唱,简单实用,易学易会。此后,又相继推出长沙话版、常德话版等方言版歌曲,成为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最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深受老百姓欢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近期,我省将开展《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颁布实施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征集宣传标语、举办知识竞赛和“救”在身边—“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之歌广场舞大赛等内容。下一步,我委将联合省委宣传部和省内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急救技能的力度,注重采用制作公益宣传片、户外广告、海报、动漫、微视频、H5等媒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升宣传普及的实效性,引导人们学习掌握急救知识技能。

二、关于在公共场所安装自动除颤仪设备

目前,全省各地绝大部分的人员密集场所还没有配备自动除颤仪,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下一步,我委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逐步加强城区、景区等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基本急救设备配备,构建便捷有效的急救网络。同时,省财政厅表示,将会同我委进行调查研究。如论证可行且条件成熟,该厅将统筹安排经费对急救培训、配置公共场所紧急抢救设备等给予支持。我委将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加快落实相关措施。

三、关于急救技能进课堂

近年来,省教育厅在中小学开设了《生命与健康》课程,将“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贯通于各学龄阶段。如小学生低年级的“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小学中年级“简便止血方法”、小学高年级的“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处理”、初中的“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和高中的“骨折建议应急处理知识”等。编印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将其列为大学选修课程。其中,心肺复苏术、外伤急救等为该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求学校经常性开展学生避险和急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督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在健康教育课程中强化急救常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拓展现场救护急救知识面,切实提高应急救护技能。

四、关于加强基层医院急诊科能力建设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基层医院急诊科能力建设,我委会同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全省院前医疗急救信息管理平台。根据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总体安排,全省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将纳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范畴。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后期将与14个市州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对接。同时,省财政已于2017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支持在长沙市以省市共建的形式推进120急救中心建设,积极打造省级院前急救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完善院前急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目前,省本级已设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应急处置和急救工作。20162018年,省财政每年已投入700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急救车等设备。今后,我委将重点加强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效益。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督促各市县加大投入,精准提升基层院前急救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人员编制问题。据统计,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地区院前急救人员编制已纳入医院整体事业编制总额管理。同时,我省正在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试点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下阶段,我委将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基层医院急诊科能力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措施。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在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置独立的急救中心(站),实行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推进院前医疗急救和非院前医疗急救转运分类管理。督导各地按3万常住人口1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县域按常住人口300%测算人口基数),逐步实现负压救护车占比40%以上。搭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实时交互智能平台,推进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加强急救信息调度,争取与电信、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信息实现联动共享,缩短响应时间。大力推进基本急救技能培训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逐步完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公众急救设施配备。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收费项目,合理制定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符合条件的院前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提升公众现场救护与基层医疗急救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仍需加大投入、广泛动员、持续发力。欢迎你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对我委的工作再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0929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064号提案的答复

1406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