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441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0-08-06 10:19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41号提案的答复
田小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省应急救护工作的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结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大基层急诊医疗投入,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在各种突发紧急情况下,有效实施紧急医学救援,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应急管理、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我委高度重视,组织省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制定了相关方案,在国内首倡三个“1”理念(即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是挽救生命,控制病情恶化、减轻伤残和痛苦,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首要环节),并率先发起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该项行动自开展以来,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志愿者300多人加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省人民医院编辑出版的《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入选科技部“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并纳入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选修课程。同时,通过设立“急救培训小屋”,开展急救知识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农村“五进活动”等,累计组织了180余场现场急救培训普及活动,培训“第一目击者”3万余人次,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2018年1月10日,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在省人民医院举行,全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救护工作新格局。下一步,我委将根据您的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快推进公共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努力构建医疗救护与公众现场救护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急救体系。
一、加强对应急救护工作开展的支持力度
我委将按照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组织相关处室研究制定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考核内容的相关政策,并会同省红十字会研究在救护师资培养、专项工作经费投入、培训基地建设、急救设备捐赠发放、急救车辆配置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政策,以提升我省应急救护整体工作水平,提高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关于加大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
目前,我委正在制定《湖南省公众自救互救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草案)》,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由省政府督促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从政策上全力支持。我委将结合医改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大型综合医院的专业指导和骨干培训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快形成。二是加快建立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及培训网络。在市、县两级开展民众急救知识培训师范医院,并利用“互联网+”模式,创建社区服务网站、现场救护网上虚拟体验区、自助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一键呼救”手机App等,建立高效的急救科普大数据平台,让更多民众参与现场救护体验和培训。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壮大和完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广泛吸纳社会志愿者,深入开展现场急救知识“五进活动”,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四是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保障。2019年上半年,我委和省红十字会建立起草小组,先后在长沙、衡阳、怀化、益阳、娄底等5市展开立法调研,形成了《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今年4月,我委向省政府办公厅等30个省直单位、14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医疗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征集意见建议188条。4月底,我委致函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了解相关立法执法情况并征求建议。5月13日,我委分别召开法律专家和医疗卫生专家座谈会,征求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数易其稿形成了《条例(草案)》的送审稿。经多次专题调研和实地考察,省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6月11日分组审议《条例(草案)》的送审稿。《条例(草案)》将现场救护上升到法制层面来推动和规范,能为我省现场急救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猝死频发的悲剧将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关于在公共场所安装自动除颤仪设备
目前,我省各地绝大部分人员密集场所都还没有配备自动除颤仪,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下一步,我委将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逐步加强城区、景区等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基本急救设备配备,构建便携有效的急救网络。省财政厅表示,将会同我委进行调查研究,如论证可行且条件成熟,将统筹安排经费对急救培训、配置公共场所紧急抢救设备等给予支持。我委将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加快落实相关措施。
四、关于急救技能进课堂
近年来,省教育厅在中小学开设了《生命与健康》课程,将“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贯通于各学龄阶段。如小学生低年级的“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小学中年级的“简便止血方法”、小学高年级的“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自我处理”、初中年级的“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和高中年级的“骨折建议应急处理知识”等。编印《大学生健康教育》,列为大学选修课程,并将心肺复苏术、外伤急救等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要求学校经常性开展学生避险和急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省教育厅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督查,督促各级学校在健康教育课程中强化急救常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拓展现场救护急救知识面,切实提高应急救护技能。
五、关于强化宣传引导
近年来,我委积极协调省委宣传部及各级各类媒体,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救援和日常急救技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普及。我委在《大众卫生报》、《中医药导报》等报刊定期刊载急救、避险等相关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和板报等现有阵地进行健康教育,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贴近群众生活、增强时代性、可读性、注重科学性,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倡导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现场急救知识普及,进一步扩大急救知识的社会影响。我省各相关媒体也先后推出了《医生手把手教心肺复苏 寻找最美“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200分钟 心跳呼吸骤停男子终于活过来了》等相关报道。省人民医院还创作了急救歌曲《“救”在身边》,在歌词中融入了心肺复苏相关操作要领,伴以与心脏按压频率一直的音乐节奏,穿插时尚动感的说唱,简单实用,易学易会。随后又相继推出该首歌曲的长沙话版、常德话版等方言版本,成为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最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委宣传部和省内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急救技能的力度,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片、户外广告、海报、动漫、微视频、H5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升宣传普及的实效性,引导公众学习掌握急救知识技能。
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动员、持续发力。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再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2020年7月15日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