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03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19-11-27 17:10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2103号建议的答复

符鸿雁等3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增加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员配置和解决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的建议》已收悉,该建议总结分析了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结合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

201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在深入基层调研、摸透省情特点的基础上,我委突出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形成了以四个实为导向,以推行基层医防融合新模式为主线,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支撑,以若干基础工作为配套的整体发展格局,14大类项目全面达到国家绩效目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在20184月国家相关部委组织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价中,我省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七,荣获奖励经费640万元,位居全国第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牢固树立“四个实”的政策导向。我委从省级层面主动作为,引领带动,在全省牢固树立了措施要扎实,工作要落实,数据要真实,结果可核实的政策导向。一是通过做实绩效考核,树立措施要扎实的工作理念。20183月,采取随机抓取、及时复核、严格奖惩办法,开展了全省项目绩效考核评价。现场考核了14个市州、56个区县、2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9个省直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核查健康档案1.4万份。严格奖惩,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考核排名倒数的一、二、三名区县提高了项目经费的扣减标准,分别按照0.80.60.4/人的标准扣减,并要求地方财政予以补齐,扣减经费全部用于奖励先进。全省扣减项目经费的区县数量达6个,扣减经费总额达128万元。二是通过做实巡查点评,营造工作要落实的政策氛围。6月,按照随机巡查、专家点评、行政约谈、严格处罚、全省通报的原则,对14个市州、16个区县开展巡查点评,督促各地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共巡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个,抽查居民健康档案600余份,访谈居民300余人。组织现场点评会16场,制作专家点评PPT80余个,参与现场点评会的卫生健康管理人员达600余人。下发区县问题列表32大类,涉及16个区县,问题整改到位率达90%以上。三是通过做实健康档案质量核查,强化数据要真实的工作要求。9月,在全省范围开展健康档案质量核查和动态管理,开展三查三对(随访时查、门诊时查、体检时查,查对身份信息、查对服务信息、查对药物信息),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四是通过做实电话调查,明确结果可核实的工作目标。11月,我委对全省122个区县开展了4轮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电话调查工作,对各项服务进行核实。参与电话调查的项目专家900余人,覆盖122个区县,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8家,访谈居民1.2万余人每轮次电话调查完成后,组织专门人员,采取点对点电话的形式,直接将调查情况向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通报,共计拨打400余个电话,通报4轮次共122个区县的电话调查结果。

(二)着力推行基层医防融合新模式。注重从重点疾病和重点环节入手,协同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基层医防融合的工作目标。一是以五个一为目标,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在长沙县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示范项目试点工作。建设基层专科门诊和监测点。邀请湘雅三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在高血压分级诊疗评估,高血压与急性胸痛等方面对县级高血压内科骨干开展了师资培训。同时对接国家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为基层医生诊疗决策提供智能辅助,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在摸底调查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高血压药品使用情况基础上,制订统一的高血压药品目录,在县乡村三级同步使用。二是围绕三位一体,开展基层肺结核医防融合试点。在全省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点医院、疾控机构三位一体的肺结核医防融合新模式。联合省教育厅,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全面落实对新生入学免费结核病筛查工作。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每年开展一次结核病免费筛查。对有可疑症状者进行X光胸片(DR)检查;胸片异常者,推介至县级定点医院确诊。制订省级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当量价格指导标准。其中,全程管理普通肺结核患者,标准为600/例,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为1500/例。三是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融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从培养机制、执业方式、服务模式、激励机制等多个重点环节系统谋划契合省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设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支持贫困地区231所乡镇卫生院、7000个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以及远程诊室建设。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达92%以上、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达95%以上。将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和退休临床医师等纳入其中,截至目前,全省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达11万余人。

(三)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强化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对项目工作的支撑,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项目工作质量。一是互通共享,全面实现基层卫生信息化融合发展。我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3.0版按照统筹整合、共享协同的原则建设,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综合管理3大功能板块。系统在省级集中部署和运维,数据在省级汇聚和共享,业务在省级交互和协同,应用在省级监管和考核。截至目前,服务对象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门诊记录、住院病案首页、检验检查数据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3.0分发到基层医疗机构累计30亿行,日均分发1500万行医疗记录。二是求真务实,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比对技术。2018年,在全省10个市州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比对技术。基于信息比对手机应用程序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3.0,统一设置了两道关卡来保障服务真实性,主要包括:抓取识别的服务对象信息自动与全省公安信息系统匹配,不匹配将无法通过认证;未通过认证的服务行为,无法在全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3.0录入各类相关健康信息。根据保存的数据,可实时对每一位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进行监控,对服务质量进行动态绩效评价。截至目前,全省比对重点人群健康数据已达110余万份。三是线上评估,开展2018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对标全省公安信息库、全员人口信息库、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等数据,对全省重点人群健康档案进行大数据比对,对数据不匹配的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在不匹配数据中,随机抽取10份档案进行人工核对,确保评价到位。根据不匹配数量扣减相应分数。依据2018年度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制作服务规范性、真实性评价软件,对市州、区县健康信息进行评价,彻底解决人工评价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随机抽取部分档案进行人工核实。

(四)切实抓好基础配套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经费保障与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全省各级财政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55元,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高了5元,全省共安排专项资金37.5亿元,比2017年增长10%,其中中央财政25.2亿元,省级财政5.8亿元,市县财政6.5亿元,中央、省、市县的负担比例为67.2%15.5%17.3%。同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联合开展全省考核,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部分市县开展绩效评价。由于资金保障到位,项目考核严格,我省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健康知识,为重点人群提供了健康保健服务,提高了全省群众的健康素质。二是加强人员配备。相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根据省编制部门制定的《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湘编办〔200920号)和《关于实施〈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湘编办〔200945号)的有关规定,2011年,为全省乡镇卫生院核定了事业编制,并要求各地及时分配下达到乡镇卫生院。同时,考虑到实际服务人口、地域特点、人员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因素,对个别地区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总量进行了适当调整。我省对乡镇卫生院整体核编后,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1128号),其中明确: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服务人口1‰左右的比例核定 2015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办发〔201538号)明确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全省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每1000人服务人口配备1.4人的标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1000人服务人口配备1人的标准核定。各县市区可在核定编制总额内,进行动态调整,向中心卫生院和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倾斜。因此,与国家确定的核编比例以及与周边省(区、市)的做法相比,我省核编比例已适当提高。三是加强基层卫生职称评定。卫生事业单位岗位总量原则上根据核定的编制数确定,超编单位按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各级卫生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卫生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中医、药、护、技各职种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并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根据我省地区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以及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专业技术水平和承担医学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对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综合施策,着力推进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保障。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办发〔201538号)精神,抓好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等多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卫发〔20183号)的落地,积极推动落实政府投入和财政补偿政策,对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按照政策规定足额落实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行经费。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投入,确保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对于偏远地区服务成本偏高的实际问题,在按照因素法分配资金时,向偏远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提高对这些县市的资金分担比例。

(二)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员配置。按照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动态调整人员编制,进一步提高编制资源效益。着力解决空编与临聘人员并存的问题,以不断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自2019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县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进人计划,按照有编即补的原则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求,重点做好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对全日制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予以学费代偿。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公费大专人才三年(2018-2020年)培养计划,每年招收1000名。

(三)提升基本公卫人员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公卫人员在线考试。对基层常见病种防治知识采取学习一个,考试一个、过关一个的办法,搭建全省免费的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在线考试管理平台,实现公卫卫生人员能力在线考试随机化、在线学习常态化,切实提高公卫人员服务能力。二是开展公卫人员培训。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精心制作培训课件,邀请国家和省级项目专家,采取以训代培的形式,开展基层公卫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公卫人员对新版规范的执行能力,做到应培尽培。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

201955

联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

联系电话:0731-84828527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03号建议的答复

11004634